- · 《中国住宅设施》栏目设[06/28]
- · 《中国住宅设施》收稿方[06/28]
- · 《中国住宅设施》投稿方[06/28]
- · 《中国住宅设施》征稿要[06/28]
- · 《中国住宅设施》刊物宗[06/28]
养老医疗住房等领域将有大变化!看权威部门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十四五”时期,养老、医疗、住房等重点民生领域将迎来哪些变化?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等目标如何实现?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正式发
“十四五”时期,养老、医疗、住房等重点民生领域将迎来哪些变化?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等目标如何实现?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正式发布,明确到2025年,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并敲定了多项民生保障目标。在1月11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教育部等多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权威解读。
首次将非基本公共服务纳入规划
《规划》将整个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基本与非基本进行分类,系统谋划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和文体服务保障九个领域的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设计了22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有7项,预期性指标有15项。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首次将覆盖面更广、服务内容更丰富、需求层次更高的非基本公共服务也纳入规划,提出普惠性发展方向,推动养老托育、普惠性幼儿园等非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表示,总的来说,“十四五”时期:
对于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就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推动提升均等化水平,让各地享有的服务水平差距明显缩小。
对于非基本公共服务,要积极推动政府、社会、市场多元参与,围绕托育、学前教育、县域普通高中、养老、医疗、住房等6大领域,快速增加人民群众负担得起的普惠性服务供给,供需矛盾明显缓解。
对于生活服务,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品牌化标准化建设,高品质多样化的服务供给不断丰富,既促进消费、满足群众需求,又为今后公共服务提档升级蓄势储能。
瞄准重点领域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幼有所育——不断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表示,下一步将强化政府主体责任,补齐儿童健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短板;支持公益性社会机构或市场主体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其中,在不断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方面,将指导各地大力发展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安全、方便、可及的普惠性托育服务,强化婴幼儿托育服务规范化管理,加强婴幼儿早期发展与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到2025年,努力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托育服务新需求。
学有所教——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公共服务,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方面。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晁桂明表示,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快推进:
一是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继续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县为单位优化普惠性幼儿园的布局规划。在城镇新增人口、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和农村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到2025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完善幼儿园教师配备补充、工资待遇保障制度,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二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实施《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健全义务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推动建立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实现教育资源按实际服务人口规模配置,指导各地完善义务教育学位配置标准,保障足够的公办学校学位供给。推动县域内校长教师有序交流轮岗,实现优秀骨干教师在校际间均衡配置。
三是大力提升县域普通高中整体质量。一方面,强化源头治理,加强省级招生工作统筹,落实地市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公民同招和属地招生,坚决遏制优质生源过度流失。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另一方面,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县中标准化建设,加大县中托管帮扶力度。
老有所养——推动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文章来源:《中国住宅设施》 网址: http://www.zgzzsszz.cn/zonghexinwen/2022/0111/2078.html